2023年5月5日 星期五

書籍推薦:焦慮的修復練習(行路出版)

為什麼我會壓力大到焦慮、憂鬱或生病呢?

        聽到這個問題時,我常會語塞。一方面通常沒有單一的原因造就了現在的狀況,細細說來就像要上專業課程了,我想這不是問問題的人想要的,一方面簡單的說又太簡化偏頗,擔心讓人有更多的自責和羞愧。

        常有人會說,明明我跟同事都是在一樣的工作場合啊,但是只有我焦慮,是不是我太脆弱了。或者,大家的童年,父母親都忙,沒有什麼太多時間可以陪伴,但只有我受傷,會不會是我太小題大作。很多的時候,我只能簡單的說,不是的,不是這樣的,這不是你的問題。

        一直希望我們可以多一點對情緒困擾的認識,減低一些因為羞愧或指責而更加受困的狀況。

      「焦慮的修復練習」是2019年由行路出版的作品,想推薦這本書給想要理解焦慮困擾的人。這本書以繪本的方式,把比較難的概念化成簡短的圖文,減低我們的閱讀負擔。書本的前半部清晰的整理了焦慮反應的各種原因,從「社會、心理、生理」這三大面向,這些因素交互影響,造就現在每個人的壓力反應特色。就像每條河現在有不同的河川樣態,它的地質、氣候跟附近的人類活動…等等元素,經年累月地影響,而造成了現在的樣子。

我們去了解過去是什麼影響了現在的樣子,有什麼用呢?
       
       在慈悲焦點治療(compassion focused therapy)裡面有一個概念,我覺得很有意思,想跟大家分享。它說我們現在的狀態不是我們的錯,但去處理它是我們的責任。

        什麼意思?
  
      若把焦慮困擾比喻成現在河道的狀態,因為前面的各種原因,焦慮困擾的狀態是我們生存下來的一種證明,無需從「前面的」原因找罪犯來討伐(但不是說要強制放下怨懟,或變成「接納過去的奉行」),我們現在要做的是考慮河道淤積了,我們想要什麼?要怎麼做?探索或理解過去如何造就現在的我,協助我們假設和安排個別化的處理策略,就像每一條河道有它自己的整治計劃一樣。
      
       這本書的後半段提供從生理面向調節焦慮的一些策略,是操作起來相對容易的技巧,像是定向(orient)(書中翻譯「感受環境」),指觀察、知覺所在物理環境中的線索(中性的、舒適的),透過身體感知的資訊(如:環境裡有哪些顏色、有什麼物品、有什麼形狀、味道、聲音…)調節情緒和思考大腦對安全的評估。
        推薦這本書,希望他對你有一些協助,讓你對焦慮和自己的需要有更多的理解。願我們在混沌中保有清明與安適的片刻。

除舊佈新

最近看起了Netflix麻理惠,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。有一集房子的男女主人要迎接新生命的誕生,於是想要整理出空間迎來新階段的生活。但,這個整理男主人遇上了一個難題,大部分的東西都有他無法捨棄的意義連結,比如:160雙鞋,大多數的收藏是全新的但是已經脫膠或小時候買的現在不合用了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