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6月19日 星期一

關注社會的同時,也關注自己。

近期台灣發生了#me too的運動,和幼兒園驗出巴比妥鹽的事件。看著事件當事人和家長的表述,心裡是難過的。有些事是真的,有人曾經受傷,有人仍然在傷痛的折磨、困惑和失去信任裡。
關注這些事,不安、憤怒、恐懼,這些心情是正常的,只是我也開始留意和關照這樣的心情,它們給的提醒和需要。以下是自己的整理和分享,請視個人的需求參考。

  1. 好奇一下,這些心情在干擾我的日常生活、工作、學業和與人的相處嗎?若是,請稍微過濾或減低新聞、貼文的訊息量或內容。這個選擇不是不再關注或冷漠,只是我們需要留意同理共感帶來的替代性創傷。留意到不公平、不正義,想要做一些什麼的確需要一些面對痛苦時產生的情緒(如:憤怒),但我們需要留意我們是否也正受傷,並且持續累積這樣的受傷。持續留在這樣的受傷裡可能全天都讓我們的威脅系統開啟,這長久的累積容易讓我們變身成受傷發狂的鬥牛,逃避否定發生的不好的訊息,或凍結關機麻木無感的人。
  2. 照顧自己,讓自己仍可以留意到世界社會人際中發生不好的事,但也有好的事發生(比如:樓下的管理員協助你領了包裹,攤販的大姊準備了好吃的外食晚餐…)。讓你的安全感也可以啟動。調節不舒服的情緒,讓自己與安全感連結,可以待在這之間的邊界,去思考和評估,我的憤怒為何,我的訴求為何。什麼是我能做的?什麼是我目前無法做的?穩穩的鼓起勇氣去選擇去行動,同情共理的陪伴無法行動的,並保持清晰。界限、尊重、理解,比如:我希望我們所愛的人可以在一個安全的社會裡生活著,這也是一個希望,希望我們所愛的人懂得尊重,能夠識別、理解他人的界限。  
  3.  保持連結。社會的傷痕,需要一個共同支持撐住的社會網絡,讓傷痕不再複製延續。讓我 們都要好好的,去有效的評估與支持自已與週邊的人。點連成線連成網,"善"可以被傳遞和壯大。

除舊佈新

最近看起了Netflix麻理惠,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。有一集房子的男女主人要迎接新生命的誕生,於是想要整理出空間迎來新階段的生活。但,這個整理男主人遇上了一個難題,大部分的東西都有他無法捨棄的意義連結,比如:160雙鞋,大多數的收藏是全新的但是已經脫膠或小時候買的現在不合用了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