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6月18日 星期六

為什麼做心理治療都說要認識自己?

你有一雙從小到現在還穿的鞋嗎?



你有一雙好喜歡的鞋,但是怎麼穿怎麼咬腳,穿出去回來腳總是破皮?或者長期穿得腳趾外翻嗎?




你鞋櫃裡有沒有所謂的流行經典款,但你穿起來其實覺得跟自己很不搭,總覺得不自在?



你有沒有在場合裡穿了不適合鞋的經驗?


如果認識自己腳的特性,足弓、寬腳板還是窄腳板、肉肉腳還是瘦瘦腳、 尺寸大小,
如果了解要參與的場合,
是不是比較容易穿了合適而舒適的鞋?


把情緒因應的特質比喻成您的腳一樣,情緒因應方法像你的鞋,環境壓力像要出席的場合。


每個人的情緒特質都不一樣,就像每個人的腳各有特色一樣。有人敏感性就是比較高,有人就是比較外向,有人就是比較內向,有人負向情緒的反應就是來的比較快,有人就是容易想很多。

有些腳的特點比較難買鞋子,走起路來相對容易累,但都不代表,那是一雙不好的腳。

情緒特質也一樣,不一樣不等於不好。

但是我們常看到社會上會這樣強調 「擁有十大特質你就會成功」這類的標語,

不去認識自己的特質勉強長期使用不適合自己的情緒調節方法,就像勉強穿著經典款或不合腳的鞋一樣,難受可能會累積,僵固而不能彈性換鞋的話,也有受傷的可能。


有人說,啊,我以前也是這樣挺過來的啊,為什麼以前可以,現在不行?

就像我們沒有從小穿到大的鞋。
去爬山、去宴會、去倒垃圾穿得鞋大概也都不一樣。

隨著經歷,我們不一樣了,隨著不同的場合,也有不同的需求。





請記得,在書局的心靈成長排行榜找書時,也要同時觀照自己的狀態來做練習,避免完全仿照。

有機會在心理諮商或治療裡時,也請嘗試開放的去認識你自己。






情緒調節技巧適性、多樣、能彈性是因應壓力的相對優勢助力,所謂的抗壓性不是不管面對什麼情境,不管自己的腳痛不痛都勉強無感的向前走,可以想像那不是一個可以走的長遠的方法吧?!
  

        去認識和接納自己的樣子吧~


除舊佈新

最近看起了Netflix麻理惠,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。有一集房子的男女主人要迎接新生命的誕生,於是想要整理出空間迎來新階段的生活。但,這個整理男主人遇上了一個難題,大部分的東西都有他無法捨棄的意義連結,比如:160雙鞋,大多數的收藏是全新的但是已經脫膠或小時候買的現在不合用了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