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4月30日 星期二

我的孩子有思覺失調症…


什麼是思覺失調症?
簡單的說是思考、感覺的失調,主要症狀有幻覺、妄想、解構的語言、負性症狀,但每個人的症狀組合不盡相同,有人可能只有幾個明顯的主要症狀,有的人則合併有許多症狀。

早期發現與治療可以延緩疾病的嚴重化和腦部的退化,藥物治療時避免看到主要困擾症狀減緩就自行停藥,若要停藥需要一步一步來,尤其在孩子身上,再復發會對腦部和學習中斷產生莫大的影響,持續服藥可以減低再次發作的可能性,若考量停藥,建議與醫師討論停藥計劃。

生病的原因是什麼?為什麼?
發病元素不明,目前研究發現生病的原因是多重因素加在一起(如:基因、神經傳導素分泌失調、心理壓力…等等),青少年時期是思覺失調的好發期,終生盛行率為1%,就是100個人裡就有1個人有過思覺失調症。家長需要注意自責、錯愕的情緒,照顧自己的心情,可以與醫療人員討論或使用相關資源如:伊甸 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 02-22308830

影響了什麼?(每個人狀況不同,不是所有的能力都會受影響。)
1、注意力:注意力可能變得較短暫,無法維持較長的時間。
2、思考羅輯/理解:理解能力變弱,聽講能力下降。
3、語言表達:片段、凌亂,他人可能較難理解。
4、計劃能力:看起來缺乏動力,什麼都不想做,拆解目標和啟動的能力變弱了。
5、情緒表現:孩子若受妄想或幻覺的干擾,可能與社會情境脈絡不相稱的情緒表現,可以在事後私底下與孩子詢問,並記錄下內容。有時候受負性症狀的影響,孩子的表情可能比較平板沒反應,有時候不是心理沒感覺,只是表情表達不出來。

家長和老師可以做什麼?
追蹤藥物的協助狀況,也包含不舒服的狀況,記錄下來,協助孩子與醫師溝通調整合適的藥物和因應不舒服的副作用。
休息的需求。在腦部生理和壓力耐受處理能力較低落的狀況下,有時候需要較長或較多的休息時間,可以與孩子和學校討論制定彈性的休息時間和空間。
維持生活規律。在孩子能負荷的狀態下,維持生活規律能提供孩子穩定的外界刺激,穩定現有的生活能力。
孩子呆坐在那裡,不是懶惰。執行和計劃能力的減退是症狀的表現,除了就醫服藥物,依照孩子現有的能力,協助調整操作目標是重要的事。有的時候,也需要與孩子討論,協助制定完成計畫的步驟或操作清單。比如:安排寫作業的順序、休息時間、休息的時候可以做什麼活動…等等。
能力和症狀可能會變動起伏,有時進步,有時停頓,或者偶爾退步,拉長時間來看有進步就很好,保持耐心,照顧的家人也要記得照顧自己,互相溝通和支持才能走得長久。
班級宣導需要的考量。讓同學知道如何協助個案,避免同學不知道如何與孩子相處,或者因為被賦予幫助孩子的任務而有過度的壓力。
觀察考量孩子在班級小組活動是否需要協助安排分組
給予腦力能負荷程度的刺激。受疾病影響,孩子的認知功能可能有不同程度的變化和受損,需考量特教資源的介入評量與協助,給孩子合適的學習養分。
特教資源的迷思:特教資源不僅服務智能障礙的孩子,當孩子的注意力、記憶力、理解、人際…等不同領域的缺損,有困難跟上現行的班級要求時,可以另外制定適合孩子能力的個別化學習目標和協調學習資源。
注意污名化的影響,平日討論就給予正確的精神疾病衛教。近年來思覺失調症因社會新聞、戲劇而登上新聞版面,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調查的結果相較於無精神疾病的人,有精神疾病並無較高的傷人風險,所以當週遭的人提出疑問、迷思時,使用正確的態度,透過討論給予正確的知識是一件重要的事。



除舊佈新

最近看起了Netflix麻理惠,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。有一集房子的男女主人要迎接新生命的誕生,於是想要整理出空間迎來新階段的生活。但,這個整理男主人遇上了一個難題,大部分的東西都有他無法捨棄的意義連結,比如:160雙鞋,大多數的收藏是全新的但是已經脫膠或小時候買的現在不合用了,...